9成食鹽含可致癌微塑膠 中國和台灣出產食鹽高危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10/19 18:03

最後更新: 2018/10/19 19:10

分享:

分享:

研究發現,亞洲地區的食鹽樣本微塑膠含量遠超歐美地區。

食鹽變食膠?綠色和平與南韓仁川大學共同設計全球食鹽微塑膠含量研究,發現來自全球21個產地共39個食鹽樣本中,超過9成驗出含有微塑膠,當中7款在本港零售店有售。以國際調查每日人均食用10克鹽的數據推算,每人一年或會攝入逾2000粒微塑膠。

綠色和平指,微塑膠有可能黏附不同的毒素,而毒素進入人體後或有可能干擾內分泌、影響免疫、神經系統、生殖能力或致癌。

食鹽樣本來自澳洲、巴西、中國、法國、南韓、巴基斯坦、菲律賓、台灣、泰國、英國、美國及越南等共21個地區;當中,只有3個品牌未有驗出微塑膠。

研究發現,亞洲地區的食鹽樣本微塑膠含量遠超歐美地區,首10個最多微塑膠的樣本中,9個來自亞洲,當中微塑膠含量最高的首三位是印尼、台灣、中國的樣本。

印尼是全球第2大海洋塑膠排放量最高的地區,南韓仁川大學金教授指出,是次研究發現海洋塑膠污染與海鹽或海產微塑膠含量成正比,海洋塑膠污染越嚴重,該地生產的海鹽或海產就含有越多微塑膠,與人類吞食微塑膠的數量亦有直接關係。

研究發現印尼、台灣、中國樣本的微塑膠含量列居首三位。(綠色和平提供)

綠色和平走訪及調查本港共19間超級市場、生活百貨店、網購平台,包括百佳、惠康、CitySuper、Taste、Fusion、Marketplace、International、Foodhall、華潤、AEON、一田、家興、759阿信屋、佳寶、M&S、價真棧、綠盈坊、HKTV mall及士多,發現若計單一零售點,最多可以找到7款含微塑膠的食鹽。

綠色和平未有公布含微塑膠食鹽名單,強調研究目的是讓公眾知道海洋污染讓人類「自食其膠」。

微塑膠黏附不同的毒素,毒素進入人體後或有可能干擾內分泌或致癌。(綠色和平提供)

有醫生指,微塑膠的質料多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(PET)、聚乙烯(PE)、尼龍(nylon),其中PET被認為是內分泌干擾物,若進入人體內可能會影響內分泌。此外,微塑膠或沾染海洋污染物,例如可影響內分泌的「雙酚A」、致癌的「戴奧辛(Dioxin)」及「多環芳香烴(PAH)」化合物等。